日常生活中,相信不少人肯定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朋友跟你借了一兩千塊錢,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不還,不要吧,總覺得心有不甘;通過法律途徑去要吧,訴訟流程又相對復雜,耗時耗力。那么,對于這類標的額小、關系簡單的案件,如何才能省時省力地去解決呢?
-案情回顧-
小陳是一名健身愛好者,2021年他在一家新開的健身房充值16800元購買了59節私教課???022年8月,健身房工作人員突然告知,說健身房因經營不善要倒閉了。
當時小陳的會員卡里還剩余27節私教課,對于這部分未上完的課程,健身房提議小陳可以將會員卡轉去另一家健身房,不過,按照新健身房的接收條件,小陳至少需要再重新花錢購買十幾節私教課才能轉入,這樣的條件讓小陳有些無法接受。
更讓小陳無法接受的是,十天之后,新健身房再次收緊了轉會條件,將原本就不合理的要求變得更加苛刻。于是小陳決定通過訴訟的途徑解決問題,他將某健身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回未使用的私教費用7688元,賠償誤工費3000元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
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受理了小陳的案件后,考慮到案件標的額較小,案件事實清楚,責任明確,符合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條件,于是就決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來審理這起案件。
庭審當天,作為被告的某健身公司負責人沒有到庭參加訴訟,在調查清楚案件事實后,法官當庭對案件作出了宣判。由于案件適用的是小額訴訟程序,從起訴到宣判僅僅耗時一個多月,加上小額訴訟程序實行的是一審終審制,這也意味著只要判決生效,小陳很快就可以拿回屬于自己的私教費。
為了切實打通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還搭建了小額訴訟案件審理的“快車道”,將小額訴訟與分調裁審、集約審理、當庭宣判、電子送達等機制相融合,真正實現小額訴訟的制度優勢,促進糾紛的實質性解決,形成示范效應。
-案情回顧-
2022年3月,胡女士入職一家水暖器材公司從事包裝工作。入職不到一個月,胡女士在工作中不慎被機器壓傷右手,后經鑒定為十級傷殘。由于跟廠方之間多次協商賠償都沒有結果,胡女士就將廠方及其股東告上法庭,要求支付工資、傷殘賠償金、營養費等各項費用共計81130.9元。
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南城法庭受理案件后,隨即指派調解員進行訴前調解,通過跟雙方進行坦誠溝通,調解員很快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通過擺事實,列法條,幾輪溝通下來,調解員最終做通了被告的工作,被告愿意分兩期賠償6萬元了結案件。同時,在調解的過程中,調解員也適時引入了小額訴訟程序,以避免雙方在簽訂調解協議后再反悔。
“讓程序減肥,讓文書瘦身”
近年來,類似健身房、培訓機構等拖欠客戶課程費用的案件有所增多,針對這些類型集中、數量多的系列案件,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全面推行小額訴訟要素式審判,在庭審、文書制作、宣判等環節進一步簡化流程,真正實現“讓程序減肥,讓文書瘦身”。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確立的小額訴訟程序制度,旨在通過小額訴訟程序積極滿足人民群眾高效便捷解紛的司法需求,統籌兼顧司法公正與效率。2021年12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正式施行后,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積極創新小額訴訟工作模式,構建起了分層遞進式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機制,制定《小額訴訟立案審查指引》,細化小額訴訟立案審查工作,貫徹“應用盡用能用盡用”原則,并聚焦約定適用環節,加強對小額訴訟程序的引導適用。
通過搭建小額訴訟案件審理“快車道”,打好“組合拳”,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跑出了司法為民的“加速度”。2022年1月至11月,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辦結民事一審案件共計34881件,其中訴訟標的額54023元以下的共13284件,54023元以上216090元以下的共11709件,小額訴訟結案6802件,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率達19.5%,同比增長13.41%.小額訴訟案件涉及的類型達99個民事案由,平均審理時長44天,比全部民事一審案件的平均審理時長縮短55天,小額訴訟程序審結案件無一進入再審,小額訴訟案件審理實現“快、簡、省”的運行模式,使得審判質效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