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廣東省司法廳印發《關于深化公證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公證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均衡配置服務資源、強化便民利民、積極拓展創新業務領域、深化公證“互聯網+”服務等20個方面發力,深化公證體制機制改革。
《意見》提出,要把堅持黨對公證工作的全面領導擺上突出位置,在省和地級以上市司法行政部門成立公證行業黨的建設工作指導委員會,指導和推進公證行業黨的建設,不斷深化黨對公證工作的全面領導。
《意見》提出,要把公證便民利民放在首位,有效提升群眾獲得感。對80歲以上老年人首次辦理遺囑公證,免收遺囑公證服務費用。對與領取撫恤金、賠償金、救濟金、勞動保險金等有關的公證事項,證明贍養、撫養、扶養協議的公證事項,公證服務費用減免比例不低于50%.對孕婦、行動不便、老弱病殘人員、現役及退役軍人提供優先辦證服務。對于當事人能夠提供真實、合法、有效的證明材料且不需要核實的委托、聲明、合同協議等公證事項,做到當天出具公證書。對于遺囑、繼承、贈與等家事類,涉知識產權保護類及學歷、學位、駕駛證、納稅狀況等證照文書類公證事項,原則上5個工作日內出具公證書。
《意見》提出,事業體制公證機構改革要突出落實中央部委要求,推進編制備案制、績效工資總量核定、企業化財務管理“三項政策”落地,對依靠業務收入無法滿足可持續發展需要的事業體制公證機構,明確當地黨委和政府做好場所、設施、人員、經費等方面保障的責任,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證服務需求。對事業單位公證處的改革提出“一處一策”“一地一策”,不搞一刀切,走適合本地區特點的改革路徑。
《意見》提出,要堅持公證信息化、數字化改革,賦能行業發展。結合國務院關于數字經濟和數字政府建設的有關部署,進一步加大公證信息化應用和數據共享,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探索將公證服務資源全面嵌入數字廣東和數字政府建設,真正在便企利民和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公證的積極作用。
《意見》提出,要契合廣東特點促進業務領域創新。主動適應產業融合發展、業態模式創新等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豐富公證服務產品和方式,深化公證在服務金融、民營企業、保障“三農”、產權保護、家庭事務等領域的運用,不斷拓展公證在商事、民事信托、房地產等領域的服務。圍繞網絡綜合治理,鼓勵公證機構與網絡服務提供商、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金融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開展合作,探索電子數據存證取證、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在線金融、電子簽約等領域的公證服務。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改革創新永無止境。深化公證體制機制改革是提升行業管理和服務能力現代化的舉措,《意見》緊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盤統籌和提早謀劃,堅持嚴管嚴控與簡政放權相結合,深化公證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激發行業活力,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助力實現公證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公證服務方式不斷優化創新,公證服務質量和公信力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獲得公證服務的可及性、便捷化程度顯著提高,公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廣東省司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