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長上島啦!”清晨,第一趟渡船到達石板沙村,在村口喝茶的村民跟民警李健祥遠遠打了聲招呼。
渡船是睦洲鎮村民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
睦洲鎮是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一座疍家水鄉,因村民世代和睦相處而得名。千百年來,村民出行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渡。早幾年,個別村干部被黑惡勢力染指,村委會成了“一言堂”,村里人心惶惶。夜色一暗,家家戶戶洗腳上岸,大門緊鎖。
睦洲派出所全體民警合影。
鑰匙在村民手里。
睦洲派出所70位民輔警乘船搭渡上萬次,敲開了數千戶村民的門,聽他們拉家常,幫他們解煩惱。幾年下來,警鞋走遍了鎮里每一個角落,也走進了每一位村民的心里,超千名村民走出家門加入義警隊伍,跟民警一起守護平安家園。
如今睦洲刑事治安警情較三年前大幅下降七成,2022年睦洲派出所獲評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全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1月10日中國人民警察節將至,那些警民魚水情深的故事又在鎮上流傳開來。
平安渡
警鞋踏上渡船,來到千家萬戶“家門口”,時刻有警察在身邊就是村民最大的安全感。
睦洲派出所位于睦洲圩鎮中心,如果不考慮誤船的情況,到達最遠的村至少要一個半小時。民警處警時間長,村民求助路程遠,一直是道難題。
為了能在問題出現時,第一時間到達村民身邊,睦洲派出所在15條村建立起駐村民警工作室,將過半數民輔警派駐到村里。
民輔警深入村居了解社情民意。
也正是從這時起,李健祥成為石板沙村的駐村民警,開啟了每天4趟渡輪的生活。
剛開始,村民們對這位來客并不在意。
石板沙村是西江下游一個江心小島,乘著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這里創建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每天上島的游客絡繹不絕。比起駐村民警,村民更關心租出去的魚塘能不能漲價、黃沙蜆怎樣賣得更好。
怎么讓村民盡快認識自己呢?李健祥下了“笨功夫”。他一戶戶敲門,用將近一年的時間把島上1300多位常住村民全部拜訪了一遍。有人留下了他的電話,有人跟他閑聊家常。
李健祥(左二)深入田間地頭訪民情、聽民意。
鄭順利和鄭以文兩兄弟是島上的村民。父親去世后,他們分得了相鄰的兩間房子,但對于中間隔著的兩平方米土地,父親并沒有留下明確的遺言。兩兄弟為此吵了好多年,即使到了團圓佳節,兩家人也再不往來。
一次爭吵中,大哥動手把弟弟打得頭破血流。鄰居想起駐村民警,趕緊找來了李健祥。
“如果父親還在世,知道你們鬧成這樣,他會多傷心?!甭牭嚼罱∠榈脑?,情緒激動的兩人沉默了。
通過背對背交談,他得知兄弟倆從小就暗自較勁,想要成父親最喜歡的兒子。原來,他們想要的不是土地,而是背后承載的父親的愛。
李健祥決定把兄弟倆約出來一起聊聊。
“一世人兩兄弟,親人變仇人,值得嗎?”李健祥首先開口,打破了僵局。之后,兄弟聊起小時候跟父親的回憶,從小結伴成長的快樂又涌上了心頭。那片小小的土地,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
李健祥(右)已經成為石板沙村無人不識的“紅人”。
如今,李健祥已經成為島上無人不識的“紅人”,鄉親們的家里事、鄰里事都愛找他商量。一年下來,全村大大小小上百起矛盾糾紛,都在島上就地化解。
連心渡
警鞋更頻繁地踏上渡船,來到村居結對共建,一座“連心橋”暖了百姓心。
“今年沒有分紅發,肯定是你們這些村干部貪了!”2020年7月剛回到龍泉村的時候,張堅平沒想過工作阻力會這么大。
就在兩天前,龍泉村原村委會主任高某周等人因涉惡被公安抓捕,村務陷入了停擺,連村口的新牌坊也不得不暫時停工。
在鎮黨委的組織下,包括張堅平在內的7名農村黨員,被召集了回來擔任新的村“兩委”。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上千萬元的欠賬——早幾年,高某周通過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非法占用農用地等犯罪,獲取了大量非法資金用于村民分紅,籠絡人心。
而特意辭去了城里工作,返鄉擔任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張堅平卻“里外不是人”:一邊是沒了分紅的村民對他指手畫腳,一邊是遭遇過黑惡勢力打壓的村民有口難言。
2021年正值新冠疫情,社區民警防疫和反走私任務艱巨。時任派出所所長黃偉鋒意識到:“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我們要發動更多群眾一起幫忙?!?/p>
睦洲鎮共有35個治理網格,派出所提出,按照“一格一警”的配置,將社區警務與基層黨組織進行結對共建,打造義警工程。
與村居結對共建后,民輔警向群眾開展普法宣傳。
當時基層黨組織較為薄弱的龍泉村成為了第一批試點村。
睦洲派出所副所長劉勇是龍泉村的駐村民警,他在民主生活會上提議:“先讓治保隊加入義警隊,給村民亮出村干部的新形象?!边@個想法與張堅平不謀而合。
就這樣,龍泉村治保隊成為了義警分隊第一批隊員。按照“一民警帶一輔警帶一支義警隊伍”的要求,劉勇幫義警隊員換上了熒光黃色的睦洲義警馬甲,“手把手”教他們快速處置各種突發情況,拆解矛盾糾紛。
“你看,平仔和警察在一起巡邏!”當英姿颯爽、面貌一新的義警隊出現在村民眼前,瞬間成為了村里的新鮮事。
開早餐店的張秀明打110,說有人在店里鬧事,義警不到5分鐘就趕到現場,把醉酒大漢安撫了下來。張祝和的三輪車失控溜進了水塘,兩位義警找來小船和繩子,劃入水中把三輪車拉回了岸上。村里的老人想打疫苗,村干部和義警就當司機,挨個把他們接送到衛生院。
這些事情大家看在眼里,也記在了心上。他們明白,這屆村干部跟以前的不一樣。
現在,龍泉義警分隊已經從原來的四五人,陸續壯大到12人。村干部跟村民的關系越來越親近,張堅平覺得當初回村的決定,是對的。
春節將至,新牌坊的修建工程又重新開動了起來。張秀明和姐妹們緊鑼密鼓地排練廣場舞,為“村晚”表演作準備?!澳欠N全村一條心的感覺又回來了!”
幸福渡
越來越多“警鞋”踏上渡船,幸福在水鄉里,也在渡船上。
千禧年的時候,曹建華從云南退役,滿懷雄心壯志,回到四川老家創業。然而,理想和現實有些距離,幾年后,他不得不接受創業失敗的結局,坐上了南下廣東的火車,打工謀生。
輾轉幾番,他在睦洲新沙工業園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雖然嘴上說著職業無分貴賤,但他心里知道,很多人瞧不起保安。每次過年回家兒子問起他的工作,他總是閃爍其詞。
一則招募帖改變了他的生活。
睦洲鄉鎮經濟發達,全鎮有各類企業300多家,外來人口頻繁流動為經濟注入了活力,也給治安管理帶來了挑戰。得益于義警在村里成功落地,睦洲派出所將這種模式推廣到企業,讓更多人“成為”警察。
曹建華所在的江門市海森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報名成立了第一支企業義警隊。
“爸爸當上義警了!”領到義警隊馬甲那天,曹建華第一時間給兒子打了個視頻電話。
經過派出所系統的培訓,曹建華和隊友們熟練掌握了風險排查、糾紛化解、普法宣傳的措施和技巧,社會治理這件事成為了他們的“廠里事”“家里事”。
曹建華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廠里發生勞資糾紛,他耐心跟工友解釋勞動法;巡邏時發現廠區周圍有可疑人員出沒,他拿出視頻對講機連線派出所值班室;公司開展反電信詐騙宣傳,他帶頭給大家派發宣傳單張。
“但我心里比任何時候都更踏實、更幸福?!辈芙ㄈA感覺到,那種久違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又回來了,胸前“睦洲義警隊”五個大字,讓他想起了那些沖鋒陷陣、保家衛國的日子。
曹建華覺得,自己只是換了一身衣服、換了一個角色在守護人民。
民輔警和義警登上漁船,傾聽群眾訴求。
截至目前,睦洲鎮已經組建起61支、合計超過900人的義警隊伍。他們當中有黨員、退役軍人,也有老師、工人、村民,在村頭巷尾的榕樹下、在放學時間的校門外、在江邊渡口的反走私值守點,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
跟隨著70雙警鞋的腳步,越來越多人以愛為渡,以警之名,守護心中的“和睦之洲”。
“一條涌仔灣又灣,水干水大水連環……”夕陽西下,漁人載歌而歸,隔岸對唱的咸水歌驚動了江水,村民的心又連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