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社區、園區全覆蓋建立1234個“全科網格”,努力為佛山全市提供可復制的措施、制度;蘆苞鎮在全市率先試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機制基礎上,繼續創新錘煉“微團隊”,通過設崗定責打通社會治理和服務群眾“最后一米”;面對新市民占常住人口比例超四成,急于融入城市局面,白坭等鎮街率先站出來,拓展外來人口參與社會治理途徑……2022年三水在社會治理層面大膽創新,勇于打破舊規則,效果令人驚嘆。
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三水要繼續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要橫向構建共治同心圓、縱向打造善治指揮鏈,增強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向心力和制度執行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其中,黨委、政府主導猶如一盤棋局,壹引其綱而萬目張,抓住這一關鍵環節,就能起到“一子落而滿盤活”的效果。例如近日三水區委平安辦、區掃黑辦結束“平安三水·2022年十大社會治理典型案例”評選,在2個月的評選期中,77個案例踴躍參與,收到55萬張市民投票,最終出爐的十大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受到民眾廣泛好評。
三水戰略
構建1234個“全科網格”為全市提供模板
在助力佛山實現“515”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爭當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的進程中,2022年三水區委組織部在農村、社區、園區全覆蓋建立了1234個“全科網格”,努力為佛山全市提供可復制的措施、制度。
常住人口近4.6萬人,下轄23個物業樓盤、22個無封閉小區,但社區僅有工作人員24人。這是西南街道橋頭社區以前的社會管理短板。
“2022年3月,橋頭社區黨委接到黨員樓長反饋,富善路1號樓側的公共樓梯沒有扶手梯,導致長者出行辛苦又不安全?!蔽髂蠘蝾^社區黨委書記劉燕桃通過“全科網格”,帶領社區黨委制定加裝扶手梯方案發到黨建共建單位和在職黨員微信聯絡群,及時作出回應,化解群眾難題。
位于云東海街道的映海南社區,是一個僅成立不到5年的新社區。前幾年,該社區存在外來人口互相不認識、歸屬感不強等痛點。
但是現在通過“全科網格”,該社區以“小網格”推動“大治理”,從“各人自掃門前雪”狀態加速轉變為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區。
“網格長統籌協調三人小組成員,定期開會商討,專職網格員則走進小區,線上線下收集居民信息已近千條?!痹茤|海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廣泛組織動員500余名在職黨員、物業人員、黨員樓長、居民骨干、各類志愿者等積極參與“全科網格”,幫助社區居民解決身邊事。
為了真正全面推進“全科網格”,做出佛山樣本,三水區首先把“全科網格”牢牢扎在基層。
“我們區按照‘1+X’政策體系,全領域推進網格建設,指導城市社區‘從有到優’,按照精準化、精細化的原則,進一步優化非圍蔽網格、物業小區網格、商圈廣場網格、商務樓宇網格的范圍,因地制宜調整為95個社區網格。指導農村‘從無到有’,按照‘地域相鄰、無縫銜接’的原則,以傳統片區或自然村為單位,整合鎮機關干部、村組干部、綜治網格員等資源,建立了839個農村網格?!比畢^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已指導園區實現“零的突破”,按照同行業、同類型企業入網的原則,建立起300個園區網格。
為了鞏固“全科網格”,三水更是為此建立網格事項準入機制,建立規范標準的閉環流程,配強“1+3+X”網格工作隊伍,讓“全科網格”服務更接地氣。
“借外力+深挖潛”創新三水社會治理智慧
當前,三水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為能更好地推進社會治理,需要不斷創新理念,將理念與現狀相結合。
從社會治理創新難易度看,在佛山市內,與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相比,三水區所能獲得的政策支持空間是有限的,但是三水區的鎮街、職能部門在2022年里,因地制宜創建了一批社會治理樣本,為國家、廣東省、佛山市的社會治理貢獻“三水智慧”,為三水發展賦能。
在三水區開展普法活動124場次;走訪幫扶轄區戒毒康復人員、社區矯正對象、安置幫教對象18人次;參與轄區基層治理志愿活動200多人次,其中參與化解矛盾糾紛5宗……為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2022年,三水區云東海街道與轄區內的廣東省女子強制隔離戒毒所聯手打造所地合作“法治合伙人”項目,該項目不僅助力云東海街道創建全市首批禁毒特色示范鎮街,更是探索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建設示范所,參與地方法治社會建設、治理新模式。
“各方應以掛牌共建為起點,整合資源推動所地合作拓展延伸?!笔∨訌娭聘綦x戒毒所黨委書記、所長鐘亮在該項目啟動儀式上指出,此舉措以法治為民為紐帶,攜手共治,強化社所幫扶工作效能。
在社會治理中貢獻“三水智慧”,不單是制度、政策創新,還出現積極利用現代技術,讓治理手段做到與時俱進。
三水區應急管理局在全省率先打造“一線三排”的微信小程序,以信息化賦能安全生產,成為企業安全的“小助手”、政企互動的“連心橋”。截至目前,借助該微信小程序在“三水應急安全小助手”注冊的企業超過1670家,累計訪問人次超過33.6萬人次。
與城市比,鄉村社會治理現代化更難,加強治理也更為重要和急迫,這方面三水區也走在佛山市前列。
針對農村無職黨員占比高、作用難發揮等特點,蘆苞鎮在佛山市率先試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機制,此舉使鎮領崗黨員從最初的114名增至現在的551名,占比由18%提升至51%,實現每個村民小組都有領崗黨員。
2022年蘆苞鎮創新崗位設置和活動方式,新設“樓棟管理崗”,探索領崗黨員“一月一主題組團履職”活動。2022年以來全鎮領崗黨員共提出意見建議550余條,辦成各類好事40多件,形成了群眾“有困難找領崗黨員”良好局面。
“我們總結提升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在基層治理中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成功經驗,推動織密基層‘治理網’、打造精干高效‘微團隊’、鍛造基層堡壘‘生力軍’、搭建履職服務‘新平臺’?!碧J苞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已通過設崗定責打通社會治理、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探索出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蘆苞樣本”。
因地制宜助“新市民”共享發展成果
社會治理在城市管理中具有穩固底盤的基礎作用,可以說,靠它守住社會發展“基本盤”是時代的主旋律。
2022年10月31日,是三水區2022年第三季度新市民積分入戶排名及入戶資格公示截止日,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三水區在前三季度就已把當年新市民入戶初定指標(1400個)全部用完。
為何新市民入戶資格在三水如此搶手,僅以教育為例,一個佛山戶口就可以讓子女獲得公辦學校就讀權,而如今辦學規模48個班的三水新城小學預計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西南街道則加快建設鳳凰小學、江南小學兩所公辦小學;三水中學附屬蘆苞學校則在籌建中,其他鎮街也有相應的新學校建設計劃。
正是由于生活環境愈發便利化、優質化,申請三水新市民資格的人是越來越多:2021年三水區登記新市民33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超四成。
新市民不斷涌入三水,對三水社會治理提出新要求:他們渴望在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培訓、家庭生活等方面與本地人共享發展成果。
面對鎮域外來人口已達本地戶籍人口1.39倍的局面,白坭鎮打造“與坭在一起”黨建品牌,拓展外來人口參與基層治理途徑和方式,持續加強“新白坭人”組織建設、人才選育、資源整合、激勵保障,初步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比如當地從企業負責人、優秀經營管理骨干、技術骨干中選拔“新白坭人”黨支部書記,鼓勵非戶籍委員擔任“新白坭人”黨支部書記、區黨代表,并實施“育才”工程,提升“新白坭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新白坭人”吳朝江便是白坭“儲”才的成功案例。作為白坭鎮農業龍頭企業白坭鎮康喜萊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吳朝江將康喜萊產業振興示范園打造成為白坭鎮產業振興示范點?!敖涍^努力,示范園輻射帶動近3000畝土地發展,園區建成畝產超100萬元的金線蓮產業鏈,我還被評為三水區的鄉土專家?!眳浅院赖卣f。
另外白坭鎮加強資源整合,實現“新白坭人”自治平臺賦能增效。當地建立“新白坭人”聯絡站,架起新老居民“連心橋”,發揮聯系群眾、收集意見、組織服務活動等功能,已收集意見和建議160條,解決問題128個。
“我們在富景社區、周村村黨委設置非戶籍‘兩委’委員,試點推行非戶籍黨員擔任村民小組黨支部兼職委員,變‘外鄉人’為‘自家人’?!卑综桄傁嚓P負責人表示,推進“新白坭人”政策后,“新白坭人”黨支部提出小學擴班計劃被納入白坭鎮“民生十件實事”,增加近100個學位。
前沿觀察
提升社會治理成效
如何破解碎片化管理
當前三水正處于融入省市、全國乃至全球發展格局中,利益格局也在進行深刻調整,這就要求全區得不斷通過社會治理的夯實與創新,呼應好人民群眾的多層次、差異化、個性化的新需求、新期待,以應對挑戰、化解風險。
以往在社會治理中,“碎片化”問題會限制基層治理主體的行動能力,這反映在治理職能分散在不同層級和不同管理部門之中,形成了以“塊”為單元的屬地管理和以“條”為線的部門管理兩種分割的管理模式,兩者互相牽絆。
如何打破這種分裂的社會治理格局,提升社會治理成效,除了加強職能部門跨界合作外,借用政府非職能部門力量,就成為一種選擇。
江蘇省鹽城市政協已建設2600多個協商議事室,實現鄉鎮街道、村居社區全覆蓋,破除了以前鎮村兩級沒有政協履職平臺,基層群眾很少想到通過政協渠道反映問題的局面。而且該市政協在江蘇率先建設“你掃碼大家議”線上議事平臺,利用“數字政協云平臺”大數據分析,從群眾反映的問題中動態提取熱詞,方便委員就共性問題調研形成提案。
最終,鹽城市將政協優勢轉化為參與基層治理的效能,巧解社會治理難題,廣泛吸引群眾參與,找到基層“善治”的“金鑰匙”。
另外,近年來國內很多城市推動“五社聯動”機制,以此突破社會治理瓶頸。這“五社聯動”就是在城鄉社區創新建立“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聯動機制”,它既是基層治理“多元共治”的基本途徑,也是“政社互動”“三社聯動”的拓展和延伸,它能在完善基層直接民主制度體系和工作體系的同時,增強城鄉社區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效。
三水也有“五社聯動”個案。樂平鎮推出“眾善樂融·溫度樂平”公益慈善社會服務項目,項目開展至今已有四屆,服務對象達2萬多人次,但是從覆蓋范圍、效率提升看,三水還有提升空間。
2016年,江蘇省蘇州市為推動社區治理現代化,設計了12個配套文件,從制度設計為“五社聯動”打下堅實基礎,現如今蘇州探索走出一條以社區為平臺、社會工作者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載體、社區志愿者為輔助、社會慈善資源為補充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到2022年蘇州僅社區服務社會化項目累計投入就超過3億元,有100余個專業組織、1000多名專業社工下沉社區提供服務。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則利用“社創谷”小程序,搭建“五社聯動”服務資源對接、公益合作新平臺,進而優化服務項目質量,持續提供社會服務資源的常態化對接。
一線實踐
“線上楓橋、線下到家”
云東海街道這項服務成佛山樣本
李汝豪是映海南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豪哥調解工作室”的負責人,2022年4月他所在的調教工作室再次收到了群眾致謝錦旗。
“2022年2月,我們通過‘彩虹橋’微信小程序接到一起鄰里糾紛事件,這本是一件簡單的‘樓上裝修不慎導致樓下遭殃’小事,但是業主、裝修公司難以達成共識?!崩钊旰辣硎?,他與業主在現場進行勘察取證,雖然首次調解會雙方仍爭執不休,但是他又積極主動地進行了兩次調解,終于促使雙方當事人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意見,避免擴大損失。
李汝豪所在的“豪哥調解工作室”,是云東海街道構建“線上楓橋,線下到家”訴求調處外送到家服務體系的先行試點,截至2022年5月,工作室調解各類糾紛超過65起,調解率達100%,成為云東海街道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2022年4月,云東海街道《“線上楓橋、線下到家”訴求調處外送到家服務體系》項目參與由佛山市委平安辦主辦的“市域社會治理創新案例”和“基層社會治理典型案例”擂臺賽,最終被佛山市委平安辦評為佛山十大基層社會治理典型案例。
從目前運作看,云東海街道推進的“訴求調處外送到家服務體系”,通過“三燈齊亮”,為群眾提供暢通無阻的訴求反映渠道、快捷便利的調處方法和高效滿意的處理效果,扭轉“陌生人社會”的社區治理困局,將矛盾問題有效化解在基層。
首先該服務體系常亮“綠燈”,搭建起“一鍵反映、上門服務”直通高速網。該街道上線“彩虹橋”連心服務微平臺小程序,實現群眾快捷、方便、隨時隨地反映訴求;并且依托黨建共享客廳,在住宅小區、工業園區設立調解服務站點,把調解工作延伸到居民家門口。
另外該服務體系高亮“聚光燈”,形成“黨員帶頭、全民參與”善鄰朋友圈。如今街道借助在職黨員“雙報到”機制,由黨員協調物業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整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法干警、社會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形成小區治理合力,成為調處服務外送到家的信息員、民調員、專家,將被動調解轉變為主動服務。
此外利用該服務體系,云東海街道燃亮“節能燈”。自體系運作后,當地制定出臺矛盾糾紛聯調快處工作機制,科學優化處置程序,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實現信息共享,壓實工作責任,實現“三個快”(即響應快、接訴快、處置快),力爭“三個早”(即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